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研论文

比较研究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 【发布人:张杰】 【发布时间:2024-01-18】 【点击量:

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效果能从根本上影响中医学的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该学科是医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并且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的有关内容有出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等情况。尽管教师能强调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应以唯物朴素主义思考问题,转变唯物辩证主义的思想观念,但是部分学生仍不能了解其意义。比较研究法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理解中医基础知识,并辅助学生记忆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学效果较佳。

一、比较研究法内涵与分类

比较研究法是基本的逻辑思维方式,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及分析,能发现其中存在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并且发现问题的关键,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找到其运行规律[1]。亚里士多德是应用该方式的第一人,并且在不断应用中趋于成熟。比较研究法多用于教学活动中,应用范围较广。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是多个学科的交叉,比较研究法在该教学课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比较研究法进行分类,能将其基本分为同类研究法与异类研究法、纵向比较研究与横向比较研究、定型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三种。不同的比较分析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二、比较分析法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策略

(一)哲学内涵中的应用

中医理论中蕴含一定的哲学内容,离不开方法论的发展[2]。在中医中的哲学有阴阳学、精气学等,其中精气学说是哲学基本理论以及唯物辩证法。通过比较分析法中的纵向比较研究能发现精气学说中的特点以及不同之处。在我国哲学中,“气”是在物质以及功能两方面发展的。从世界万物角度研究,“气”属于万物本源的范畴,与现代哲学中的物质概念相同。因此,世界万物均能以“气”进行描述以及说明。但是,精气理论相对较为朴素,其中蕴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使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能让知识更好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医基础知识中抽象的理论内容,对医学基础知识有整体上的认识。

(二)专业术语中的应用

专业术语指的是在某一专业领域中,代表特定概念的词汇,形成专业内部的长期发展中。中医蕴含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以及文化概念,其理论体系较为独特,形成具有较强特点的中医体系,并决定了中医术语的特点[3]。中医专业受到类比思维的影响,很多中医名词来源于中国古籍,是以类比、比喻的形式命名。但不同时代下,权威刊物中的术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原因是疾病术语的概念之间存在不清晰的情况,影响术语的选择以及判断。例如:中医中的五脏在初高中生物学中应用现代化观念接受,与解剖器官有关,并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学生的内心,但是中医所指的五脏是功能性脏腑,例如,“脾”在西医中指的是“脾脏”,在中医中包括肠道以及胰腺。运用比较研究法中的同类比较法,能比较出专业术语的不同,或者能在不同理论中表达出其意义。例如:“三焦”一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中,对其形态、功能等均有明确的讨论。但是在《黄帝内经》之后的理论均对这一概念有正义。在藏象学说中,将“三焦”指的是与心包相表里的脏腑之一,是胸腹腔之中上下三焦的总称。《孤经·三十九难》中将三焦定义为五脏一腑中的一腑,认为其不属于五脏,注重的是形质层面。三焦的辨证注重的是上、中下三焦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等。而三焦经指的是一个固定的经脉,注重经脉与经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三焦的对比,了解其在不同章节以及不同理论之间的区别,能发现在复杂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要想理解其他医者或学者的需求,应先对语境以及理论背景进行深入了解,虽然术语是统一的,但是其蕴含的内涵是较为复杂的。

(三)病案分析中的应用

病案指的是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药方等的连续性记录。中医基础理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医不断发展过程中较多医学专家经验的总结。病案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通过研读病案,形成中医思想,强化其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以中医专业思想思考问题。但是不同的医学家总结病案的方式以及理论方案均是不同的,导致理法方药也存在不同之处。理解某一医学家的病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以及精力。采用同类比较方式是对同一个医院或者同一个病症为基础,通过比较患者的病症、体质等,发现其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研究选方用药效果。该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病案的理解程度,减少其学习所需的时间。

综上所述,比较研究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体会感,更能让学生强化思维。在不同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比较方式,能对学生的认知范围内进行比较与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