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研论文

中药视角下《药品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文章来源:】 【发布人:李明华】 【发布时间:2024-01-18】 【点击量:

一、课程开设情况与学生的基础情况

1、课程开设情况      

《药品检验技术》这门课以验为基础,与大专二年级开设的分析化学相近,内容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包括药品的含义特性、药品的监管与质量标准、药品检验的一般程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物理常数的测定及化学分析的滴定分析等内容。下部分主要包括光度分析法、色谱法等仪器分析内容。本课程的开设的对象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二年级中药专业、中专药检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学时为一学年。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掌握药品的含义特征及凡例中相关检验理论知识;熟悉药品检验的一般程序及移液管滴定管等基本仪器的操作规范;可以熟练完成酸碱滴定、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及水分灰分浸出物等实验操作;另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药企化验员工作,为亳州的相关药企输送合格的人才,为亳州本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2、学生自身的实际基础情况    

《药品检验技术》开设在中专二年级,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中药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课程,对于中药、化学及《中国药典》等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但是毕竟他们大多是初中毕业生而且是学习不好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自身基础不好,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1]。化学基础更为不好,所以学习与此关系较为密切的《药品检验技术》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身为此课程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压力很大。这促使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将来学生的就业情况对这门课程进行调整与改变探索实践。

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具体实施方案

1、《药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改进

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用性。针对学生就业是为了满足药企中化验员岗位的工作需求,药企中化验员的要求是具有药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遵照药典完成相应药品的检验工作即可。舍弃本课程中与工作岗位关系不算大学生学起来难度非常大的纯理论的酸碱质子理论、PH值计算及滴定曲线绘制等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减少学生因学不会带来的沮丧感和恐惧感,避免学生失去学习本课程的信心和兴趣[2]增加实训内容及课时安排,增强实践性。药品检验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生将来的工作也是完成药品检验的实际操作,虽然学生基础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并不差,增加实训内容反而能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格规范仪器使用,突出科学严谨性。在将来的化验员工作岗位中,学生需要能够独立完成药品检验中的鉴别、检验及含量测定等实验的实际操作,这要求学生必须可以规范使用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等基本仪器才能进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这些基本仪器的学习操作时间,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规范地完成操作使用。学生通过学习,认真操作,完成了基本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不仅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3],更能增强学生可以学会这门课的信心,他们会更愿意学习这门课程。紧贴药品检验标准,增强时效性。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的药品检验记录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三大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和药品检验课程中的水分测定、灰分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及浸出物测定等以及《仪器分析技术》课程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原子吸收法等。仪器分析涉及的大多是精密仪器,中职学生毕业后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因此在教学中将学习的重点调整为药典规定的水分测定、灰分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浸出物测定等操作练习,及其实验数据的记录及结果的计算和判定。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4]。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在课堂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添与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增加内容的形象性直观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采用灵活有效的实训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师演示实验操作时,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教师教会各小组组长,组长再负责教会自己的组员。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可以促进组长的责任感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结合项目教学法将实训内容分成若干子项目然后分组进行完成各子项目。各组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避免出现传统实验课的“一个做、一个看剩下都捣乱(现在是都看手机)”的尴尬现象。在基本实验中如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中,将滴定液的配制、移液管的使用等内容分为若干项目,采用小组长负责制的方式承包各个子项目分别进行完成。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改进的教学方法不管是课堂基本知识的教学活动,还是在实验实训操作课程,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积极性更高,主动参与性更强,教学秩序更好;期中理论考试和期末技能考核证明,绝大多数的同学掌握了药品检验中的有关理论知识;熟悉了药品检验的相关程序并能够规范使用容量瓶、移液管等基本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与移取;可以熟练地进行酸碱滴定操作。同学们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习目标,更是储备了药品检验专业知识,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基本具备了化验员的基本素养。

3、考核方式的改进

改变以往单纯笔试考试100分的模式,采用3:3:4 模式;即平时的听课出勤、参与实训互动、作业完成情况占30%;笔试考试得分占30%;实践考核如滴定管的操作规程占40%;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平时能够认真学习基础知识,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训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严格按照试验的操作规程进行,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从而为将来的化验员身份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其他方面的改进  

为了方便学生能够有充分时间进行实训操作,在安全有所保证的情况下,课外时间为学生延时开放药品检验化验室,学生可以到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践操作训练,以弥补课堂时间及实验器材不够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谈他们关心的就业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很关心自己的就业,甚至个别同学会对就业有一定的焦虑和担心,如果老师能多与学生交谈分享药企工作的信息,可以安抚学生的焦虑情绪,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一定帮助。老师就此加以引导,学生会更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本课程。

  

考虑到中等职业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及将来的就业趋势,结合《药品检验技术》课程的实际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和改革。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调整和改革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