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研论文

基于职业培训的职继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文章来源:】 【发布人:万琼】 【发布时间:2024-01-18】 【点击量:

职业培训以技能培训为主导,是以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为主导的培训方式,能够保障劳动者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企业用工需求。作为教育活动,职业培训能为企业培养更加高质量、高技能人才,同时也能为职工提供就业契机、为在职员工重塑职业规划,由此可见职业培训价值。职业教育作为当下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职业教育中推动继续教育,以此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确保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一、概念界定

1.1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属于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同时以提升个人工作能力为主属于实践教育,从学生群体来讲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属于跨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能够针对学习人员需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确保其职业价值观的科学性,提升其职业技能水平与工作能力,确保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需求。

职业教育以职业院校为主导,其教育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为帮助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以帮助其具备某项职业的工作能力,推动其成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从这一理念来讲,高等职业院校除却教育与科研工作任务外,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技能创新,以更好实现自身社会服务功能,以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

1.2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在学校教育结束后进行的再学习。继续教育包含职工大学、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开放大学等,此类教育均属于继续教育活动,是以提升自我能力、积累各类学习经验为目的的学习活动。继续教育自身具有动态积累的特点,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继续教育会伴随时间、社会变化产生变化。

继续教育是个体在前期教育基础上再次选择的教育形式,是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工作。继续教育主要对象为参加工作的成人群体,是以职业为主导的学习补充、拓展,以提升其教育层次。继续教育包含学历教育(成本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与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

1.3职继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承担着继续教育功能,同时继续教育以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导向,这也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相互独立又存在关联性。职业教育与继续教学的协同发展是指二者之间教育资源的整合与统筹,继而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学习成果的认定与转换,确保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职继协同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职继协同能够实现两类教学资源的统筹,能够更加完善的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需求学习者的学习要求,这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与社会效益、办学效益的增长。职继协同能够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进行衔接,能切实提升学习人员的学习效果。另外职继协同模式下,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能够相互认同学习成果,学生学习途径更加兼容。由此职业院校能够在职业培训中对接企业,以对自身体系内容进行提升,从而推动企业科技成果与学校教研工作的转化,以此提升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二、职业培训背景下职继协同价值

2.1体现职继教育的社会效益

职业培训视角下,职继协同发展前提是社会效益。在职业培训过程中,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把控,以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提升企业服务理念,确保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的工作对接,以此确保办学方针的真实性,设计出更加贴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职继教育包含学历教育、技术培训等途径,不同的教育模式下教育教学项目不同,人才培养方案与技能培训标准存在差异性。职业培训视角下,不同学历人才所面临的职业培训需求不同,因此职业培训要以提升其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主导。对此,不同需求下的人才能够得到技能提升,同时职继教育能够实现与企业、行业的对接,各项职业培训更加彰显针对性,职工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自我技能水平,这也有利于企业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构建,能够促进企业的稳定、持续、高效发展,由此不难看出职继协同教学价值。

2.2实现职业、继续教育资源统筹

职继教育模式下,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资源能够得到统筹,以此为前提,职业院校实训、实践优势彰显,能够为职继教育工作提供场地与教育资源。这也有利于职业培训下职继教育工作的落实,也是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

当下仍有企业与劳动者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劳动者自身专业技能,可从职业教育考试招生等关键制度着手,不断就已有制度进行改革。职业院校要不断地就自身教育体系进行优化,高校要基于自身办学优势与师资队伍,不断就职业培训机制进行创新。从授课时间、授课方式等角度调整教学理念,以顺应当下职工继续教育需求。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型社会将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推动理念,有利于企业人才职业规划的优化与岗位工作能力的提升。

2.3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人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决定着企业发展水平。职业培训下职继教育的协同发展能够为企业人才提供更加多样的晋升机会,这也是职继教育的重要价值。

职继教育能够推动技能型人才的发展,使其顺应时代发展下企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同时,企业人才质量、技能水平的提升能够减少企业人才队伍的构建问题,是解决企业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最后,职继教育能够立足不同学历的人才,进行基础能力培训,更加有针对性的落实职业培训工作,由此职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得以彰显。以此为前提,企业内部人才文化水平、技能差异明显缩小,这也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职业培训的职继协同创新路径分析

3.1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构

职业教育体系是双规双通、职前职后的,其涵盖学校职业教育与职后教育,属于一体化构建,而非职前教育教学环节。职业培训作为协调企业劳动者劳动水平的主要措施,需要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不断就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创新。

第一,职业教育要转变传统服务方式。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愈加明显,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能够提升岗位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与学习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职业教育要以劳动者自身技术优势、工作优势为主导,以形成更加具有偏好性的职业教学体系,以深化劳动者自身求职、工作优势。

第二,转变授课方式及内容。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导致在走入职场后劳动者无法将理论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融合,对此,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学机构要深入研究各行业人才需求,以结合各企业实际用工问题与工作技术展开教学,以此更加面向实际的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使其具备企业要求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全新的工作思想及理念。

第三,对教学时间进行调整。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职前教育仅能在理论层面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引导,同时职前教育劳动者缺乏职业学习积极性。对此将职后教育融入到职业教学中,劳动者能够基于自身工作问题提出职业学习问题,这也有利于劳动者提升自我职业工作水平。同时,这一教学过程包含集中授课、线上授课两种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劳动者的工作需求。

例如,技工院校非全日制教育。这种教育形式通常面向在职人员、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群体,以满足他们在工作之余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需求。技工院校非全日制教育通常采用周末班、夜校、函授等方式进行教学,学习时间相对较短,适合在职人员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由于非全日制教育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学费相对较低,也更加灵活方便。

3.2推动职业院校广泛加强职业培训

继续教育是针对成人教育展开的入职后教育,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主要以开放大学、成人高校、远程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以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为主导。为更好的发挥职继协同价值,职业院校要更加积极的探索职继协同工作模式,以继续教育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力度。

继续教育是当下社会发展、劳动者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继续教育能够满足劳动者职业发展、工作需求、产业需要,其能够有效提升劳动者个人能力、知识水平,也是助力当下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主要因素,以此不断提升全民素质。职业院校继续教育价值较高,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途径。

加强人才培养。从当下社会发展及企业用人现状来讲,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数在不断攀升,部分职工学历层次相对偏低,这也就难以适应当下现代化企业生产与发展。提升员工学历与职业技能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也能够推动员工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是助力其企业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关键。对此,职业教育要以继续教育为契机,加强职业培训,为后续招生生源提供便利。

确保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影响下,职业院校招生面临着生源减少问题,为减少师资流失,确保办学规模,职业院校要不断就自身办学理念进行创新。新时代发展下,职业院校要重视继续教育,重视职业培训,以实现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与职业培训工作落实的双赢。

3.3推动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开展职业教育本科试点

人才是当下国家发展的第一要义,国家发展中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较高,因此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研究型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各行业研究与发展中。职业教育作为当下教育体系的热门词汇,职业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趋势,这也就有望形成高校继续学院开展职业教育本科试点的发展路径。

稳步发展职教本科,促进应用本科转型。扩大职教本科规模,加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更好、更快的推进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为推动这一工作理念的落实,要积极鼓励高校设独立学院,以加快职教本科学校与应用本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深化职教高考工作改革,确保人才晋升。在职教高考的过程中要不断就考试方法进行完善,尽量完善知识与技能的分数的配比,不断提升职业技能考试成绩占比,以确保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同时职教高考本科招生比例要不断提升,以通过人才上升体系吸引更多的生源。

鼓励应用型高校进行职业本科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就教育、人才、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化研究,以促进各主体之间的融合,确保职业教育与社会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此培育出更加高质量、高技术、高能力的人才,为各行业发展夯实基础。

3.4加快开放大学转型发展

开放大学转型发展能够为开放大学体系的优化奠定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开放大学改革要以此作为契机,深化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早在2020年教育部印发《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方案落实我国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开始转型,开放大学转型由此拉开序幕。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省级广播电视大学陆续开始更名为开放大学,甚至部分省市开始出台所属开放大学改革方案,这也标志着我国开放大学办学体系逐步完善。一体化办学格局逐步彰显,为推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需要不断就我国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转型中的共性与实践效果进行梳理与分析,以客观分析当下开放大学转型问题与面临的工作挑战,从而为下一步转型发展提出依据。

加快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第一,要夯实基础,紧抓内涵。基层开放大学属于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师生互动、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对此要紧抓基层开放大学办学内涵,以此为前提,推动开放大学的逐级发展。第二,要聚焦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水平。教育教学作为开放大学办学核心,这一问题影响着后续开放大学生源、教育、就业等多种问题。对此,开放大学要不断提升自我师资力量,以强化自我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体现。第三,以前瞻性眼光对教学制度进行建设与完善。制度具有保障性、全局性、稳定性,是推动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转型的根本保障,要求相关人员立足发展的眼光,对开放大学教学制度践行优化,为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以学生技能水平为基础,强调教学素养。开放大学教学以学生为主导,以人民为中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放大学要不断以学生技能为考核点,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评价,以此更好的为开放大学办学奠定基础。第五,突出教学科研要素,提升师资水平。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与教学质量、学生技能水平具有相关性,对此学校要重视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教研,并提供经费支撑,不断提升开放大学育人成果。

3.5不断加强各类职业导向培训

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职继协同发展要强调社会效益。在办学过程中不能仅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同时要注重社会效益的体现,以确保社会高质量人才群体的实现。企业作为用人主要单位,职业教育要以企业用人需求为主导,对办学方针、育人理念等进行落实,从而设计出符合企业高质量人才的职业教育培训方案,以此实现与企业的高质量对接。

整合教育资源实行校企互联。在职继协同发展模式中,校企互联能实现学校、企业、行业的联系与沟通。高校利用自我师资优势与教学资源,顺应企业上下班时间,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此类办学时间能够更加有效的吸引劳动者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也不影响其正常工作时间。同时职业教育切实以员工职业需求为主导,这也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进行职业规划。

社会各行业要提升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确保企业劳动者劳动技术水平的一致性,以此,提升职业导向下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落实,确保社会大众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提高社会人才层次。在具体的过程中,企业可与职业院校达成合作关系,明确双方义务与权利,企业为学徒提供学习机会,然后通过职业院校进行实操教学,在学习结束后由企业进行技能考核,以此提升企业用工质量,确保行业人才水平,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四、结束语

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要不断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一体化,提升教育战略地位。职业教育如何与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是当下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确保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学校、企业、行业各主体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作用,以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 附件:万琼 基于职业培训的职继协同创新路径研究.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