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研论文

基于“校中厂、厂中校”背景下,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文章来源:】 【发布人:梁斌】 【发布时间:2024-01-18】 【点击量:

一、实施背景

亳州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华药都,现代中药产业已成为亳州市的主导产业、立市之本。安徽省委、省政府把现代中医药产业摆在全省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将亳州打造成为“世界中医药之都”,推动亳州现代中药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世界中医药之都”发展定位,我们客观地看到,亳州中药生产、经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科技经费投入少,研发实力不强,自主创新意识不浓,人才队伍主要以初中、高中学历及非专业技术人员为主,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已成为制约亳州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学校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立足药都特色,深化校企合作新模式,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共商共建共享“校中厂”、“厂中校”,推动学校和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大力培养适应亳州药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破解亳州药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面临的困境,助力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

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实施路径

(一)优化创新,建立“双向互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先后与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省茗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探索与实践在真实生产环境下中药专业群人才培养,形成了校企共建共管共享,互相兼职的双向互动式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1.健全组织机构。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协商制定学生到企业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安排,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与实践教学产生问题,全力做好校企合作各项工作。

2.制度保障。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定期例会制度》、《校企合作设备管理流程及办法》、《顶岗实习管理流程实施程序》等文件,明确了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职责,确定了成本分担机制,保障了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旺入淡出, 建立柔性化合作共赢机制

中药生产企业存在着生产旺季和淡季的现象,生产旺季时需要大量生产人员补充,当生产淡季来临时,企业技术人员也将面临停工的窘迫。学校根据企业生产旺季和淡季科学地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开展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的探索,在企业生产旺季时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企业更容易接受,在生产淡季时学生回学校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专业实践教学,以适应旺入淡出, 建立柔性化合作共赢机制,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

(三)筑巢引凤,打造合作育人“校中厂”

学校得知安徽省茗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场地和人力资源不足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主动服务企业,在校内新建的实训楼中划出3000平米的场地,将安徽省茗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入学校,既解决了企业场地不足、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师资队伍实践技能不强的问题。双方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共建共享“校中厂”,真正地形成了校企命运共同体。

(四)以企业需求为引领,共建共享“厂中校”

学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中心,发挥人力资源开发、产品与技术开发及专业培训等优势,主动为企业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创新、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难题,通过股份制合作,学校先期投入129.8万元与富丽华商旅集团联合建设年产1500吨、产值8000万元的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成为可同时容纳100多名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厂中校”。通过创办“厂中校”,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五)搭建产品研发中心,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学校与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产学研合作方案,组建新产品研发团队,成立产品研发中心,使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双向流动,实现校企先进技术、设备、优秀人才等资源共享,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工艺优化、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研发水平,建立立项、应用、推广一体化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1+X”证书制度

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围绕中药生产企业岗位工种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对接、专业设置与国家相关职业(工种)对接、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三、成果与成效

(一)校企协同实践现代学徒制育人新模式

学校立足于“厂中校”“校中厂”,积极探索实践中药、中药制药专业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2015年8月,被教育部授予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中职学校。学校坚持以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共同发展为育人指导原则,通过对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双主体育人和双导师教学的探索,形成与亳州中药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亳州中药科技学校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育人新模式。经过3年试点建设,经省级验收、结果复核和教育部专家评议,2018年8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验收。现代学徒育人新模式成果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二)形成“1+X”证书制度下的考核评价模式

“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条件下,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成为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的毕业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实现了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近三年来,学生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合格率在97%以上;专业资格证书通过率91.5%,一次性就业率达98.6%。

(三)师资水平显著提升

专业教师通过到“校中厂”、“厂中校”进行企业岗位实践,学习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达165人, 1名教师获得药都名师称号,4名教师获得药都最美职教人称号,3名教师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10名教师获得市级教坛新星称号。

(四)产学研成果丰硕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出版《中药商品学》、《中药检验操作技术》、《中药固体制剂工艺》、《中药材及饮片真伪鉴别图谱》、《中药炮制技术》等8门实用校本教材和6门讲义,共同制定10门课程标准,开发基于工作岗位任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项目16个,辐射本专业8门核心课程。学校与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共同研发出九蒸九制熟地黄、黄精等系列产品,现已申请专利并投入生产,市场前景良好。

(五)学生技能水平大幅提升

通过全面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开展技能大赛培训活动,2015年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获得个人三等奖2个;2015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上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2020-2021年在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3金2银;2017年至2023年学校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中获7金5银。通过技能大赛培训,学生技术本领过硬,专业扎实,能力更加突出。

(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富有成效

学校每年为亳州医药行业输送优秀毕业生800余人,毕业生分布在亳州当地上百家企业,有效填补了亳州中药制药行业技能型人才缺失的巨大缺口,助推了地方药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学校依托”校中厂”、“厂中校”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扶贫培训、创业培训,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丰富培训内容,累计培训各类社会人员超过6000人次,积极为亳州药业经济建设服务,极大的拓展了中药专业群社会服务功能。

(七)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2017年,校企合作单位安徽华善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荣获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2018年亳州中药科技学校荣获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现代学徒制”项目在2018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顺利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的验收,同时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

四、体会与思考

通过共建共管共享“校中厂”“厂中校”,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巩固企业人才,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促使学生在学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学校打通了就业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了学生就业率。最终达到校企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对接,实现了互惠共赢,协同发展。

互惠共赢是保证校企命运共同体长久运行的基础。政府应联系实际,针对“校中厂、厂中校”的建立,正式出台配套政策。一是要出台政策明确“校中厂、厂中校”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职责和利益,对双方进行政策约束和激励;二是在校企合作项目的行政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政府应提供便利和优惠;三是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中厂、厂中校”建设。

 


【 附件:梁斌 《基于“校中厂、厂中校”背景下,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doc